1. 听力考试中在心态方面应注意
首先,听力考试时,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,要平静,不要激动;要放松,不要紧张。其次,注意力要集中。特别是遇到某些单词和句子没听懂时,千万不要慌张,不要老去想某个单词或句子的中文意思,而应该冷静地跟着听下去。否则,一走神,势必造成漏听;等回过神来再听时,已经来不及了。有时考生再听完第一遍时,仅听出了几个句子或单词,对文章的内容大致意思浑然不知。这时如果心情紧张,反过来又会影响第二遍听得效果。这种情况时一定要避免和克服的。如果曾因听力部分得分不够而未能通过的话,在下次参考前一定要注意排除害怕,紧张,担心等的心理障碍。
2. 听第一遍时应注意把握些什么?总体上应达到什么要求?
听第一遍时,要重点听懂课文大意,也就是说,要听出讲哪一方面或哪些方面的事情。与此同时,对课文的结构情况,作者的主要意图或观点立场要有所把握。总之,第一遍要掌握住课文的总体轮廓,做到心中有数,为听第二遍打下基础。
3. 听第二遍时怎么样作记录?
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:记什么和怎么记。
3.1 记什么?那些要记,那些不要记?
² 该纪录的有:
• 对复述课文内容必不可少的词句:他们往往是载有课文中重要信息和内容的关键词,句子成分或句子;
• 表达上述词句之间语言逻辑关系的重要的结构词,例如:wegen, denn, well, aus
diesem Grund, deshalb, daher等;
• 表达作者的态度,观点立场(如所提出的问题,疑问, 否定, 担心)的词句和作者强调之处。
² 不要纪录的有:
• 对复述课文并非必不可少的词句;
• 重复已述内容的用词;
• 与课文思路无关或无关紧要的信息。
3.2 怎么样记?做记录是否有什么技巧?
记录的技巧总的可用三个字概括:快,短,巧。由于可供纪录的时间有限,因此首先要做到一个快字。快就是要反应快,判断快,手头快,也就是说要高效的工作;短就是想方设法缩短要记录的词句,以便尽可能多地记下必要信息;巧就是灵活熟练的运用各种方法,既快又好的作记录。下面介绍几种方法,供读者参考选用:
² 利用缩写字母:要尽量多掌握一些现有的,特别是常用的缩写字母,如:
z.B.= zum Beispiel, z. Z.= zur Zeit, usw. = und so weiter, od. = oder, bzw. =
beziehungsweise 等等;
² 仅以某单词的首写字母,或头两个字母代表该单词: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课文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又必须记录的单词,特别是那些关键词;
² 长词短写:删除一些词素使长词短化。例如:dt =deutsch, Dtl = Deutschland, Dte = Deutsche, Wissensch. =
Wissenschaftliche。长词短写的原则是:单词的出现频率越高,或者考生对某单词记得越熟,记录时就可以越简单。
3.3 做记录时还要注意什么?
还有几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:
² 记录时字间距要留得稍大一些,以便补充;
² 一层意思另起一行,以便听后整理加工。如果来不及换行,可在应换行处打一个记号。
² 新的段落除要换行外,段落之间还要留空,以便补充。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在整个听力过程中,必须始终着眼于课文的篇章意义,也就是说,要抓住全文的主要内容,千万不能在个别词句上冥思苦想,耽误时间,造成漏听。因小失大,捡了芝麻,丢了西瓜,这个毛病一定要克服。
3.4 在写复述课文时要注意什么?
复述课文,不应该理解为尽可能多尽可能权的拷贝听力课文,而应该理解为,在听懂的前提下,以复述者的身份,用自己的语言对听力课文的一种精炼的再现形式。因此在写复述课文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:
² 不可以忘记自己的复述者身份,必须以复述者的身份说话,做到如实地,客观地概述课文的内容,当然也包括作者的态度,观点立场,但不允许加入复述者自己的评论和看法;
² 要着眼于全文,抓住主要内容点。某些次要的信息可以省略,无需面面俱到;
² 所复述的内容在顺序上应该与所听的课文一样,不要颠三倒四。
² 在语言表达方面,不必照搬课文的用词和句型,而应该灵活的采用自己的语言,尽量做到恰如其分。采用自己的语言,一来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考生的听力水平和语言能力;二来在表达上面也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度。当然,采用自己的语言时,必须要确保其与原文的内容相吻合。